學校簡介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依照法國共和三年霧月9日(1794年10月30日)政令創(chuàng)辦,其初始使命是培養(yǎng)已受過實用知識訓練的公民,使他們在各方面有能力的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教書的藝術。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使命發(fā)生了演變,并為其它職業(yè)前景開辟了道路:因為,學院通過一種高水平的*與文化訓練,培養(yǎng)有志從事基礎或應用科學研究的學生從事大學和*教學,并在更廣義上,為國家行政部門和企業(yè)服務。
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歷史與現(xiàn)實互為參照,相映生輝。學校畢業(yè)生中人才濟濟,名流輩出。埃瓦利斯特middot;加羅瓦(Evariste Galois)曾在校園里留下了天才數(shù)學家和一代浪漫英雄的原型形象;1854年,圣特-克萊爾-德維爾(Sainte-Claire-Deville)在巴黎高師成功地隔離了鋁元素;巴斯德(Pasteur)也在那兒完成了他一生中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包括1857年和1881年發(fā)酵和病毒的發(fā)現(xiàn)。
在法國,高等師范大學的歷史幾乎與法蘭西共和國同齡,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蘭西共和國成立后的兩年,共和3年霧月9日,即1794年11月30日,根據(jù)當時國民公會議員拉卡那爾(Lakanal)的提議,法國 家?guī)煼秾W校創(chuàng)立,并成為男子高等師范大學(ENS deqarqons)的前身,使高等師范大學(ENS)這一新名詞逐漸為廣大法國人所了解、接受。到了1847年,男子高等師范大學正式成立并且選址于巴黎鄔爾姆路(rue d`Ulm),,它們分別是1880年的楓特耐奧羅斯高等師范大學(ENS de Fontenay-aux-Roses)、1881年的塞弗爾女子高等師范大學(ENS de Segrave;vres pour les filles)和1882年的圣克魯男子高等師范大學(ENS de Saint-Cloud pour les garcons)。到那時法國已經擁有四家高等師范大學且初具規(guī)模,法國人已不再對高等師范大學``這一名詞感到陌生。1912年,第五家高等師范大學,即技術教育高等師范大學在巴黎的加尚(Cachan)成立。
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創(chuàng)辦于1795年,是**的綜合性大學之一,直接隸屬于法國教育部和科學技術研究部,有著一流的研究機構和輝煌的*成就,大批*的*人才從這里走出,曾為法國培養(yǎng)了幾任總統(tǒng)與總理。
歷史回眸
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是一所培養(yǎng)教學和科研人員的高等專科學校。原名巴黎師范學校。1795年創(chuàng)辦,后由于政府更迭而幾經改組、封閉。1808年,根據(jù)拿破侖一世的帝國敕令予以重建,成為培養(yǎng)國立*教師的學校,并于1810年開始招生。
1845年學校改為現(xiàn)在的名字。在學科上分文、理兩科。文科設古典文學、現(xiàn)代文學、哲學、歷史、地理、現(xiàn)代外語、社會科學等專業(yè)。理科設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專業(yè)。
無論在哪一階段,高師都與時代*持著高度的默契,它為法國培養(yǎng)出無數(shù)的杰出人士。如開生物學新紀元的亞雷斯和巴斯德,存在主義先鋒薩特,自由主義戰(zhàn)士雷蒙middot;阿尤,共和國總統(tǒng)蓬皮杜,總理兼任國民議會主席的洛朗middot;法布留斯,西方10大*哲學家之一、生命哲學家亨利middot;柏格森,以及1968年出現(xiàn)的拯救法國社會于傳統(tǒng)陋習中的一代新人等。高師是*的,它孕育著革新的激情與反僵化的沖動,推動著歷屆政府的改革與完善。盡管飽經歲月的磨煉,這所古老的學院在今天仍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血管中仍流動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新鮮血液。
在自然科學方面巴黎高師有11位諾貝爾獎得主(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塞爾日middot;阿羅什就是巴黎高師的教授),10位菲爾茲獎得主,4位沃夫獎得主和一位阿貝爾獎得主,其中該校的J-P Serre教授是*上*健在的集上述數(shù)學三大獎于一身的數(shù)學家。巴黎高師的學生總數(shù)不到兩千人,所以,從相對值看巴黎高師是諾貝爾獎單產高的大學,從*值看,巴黎高師是獲得菲爾茲獎多的大學。
經過200多年的發(fā)展,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在法國可算是家喻戶曉,尤其是對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們,這里既是知識的海洋,又是科技發(fā)展的溫床。
洛朗middot;施瓦茨,菲爾茲獎得主
勒內middot;托姆,菲爾茲獎得主
讓-皮埃爾middot;塞爾,菲爾茲獎得主
阿蘭middot;孔涅,菲爾茲獎得主
讓-克里斯托夫middot;約科茲,菲爾茲獎得主
皮埃爾-路易middot;利翁,菲爾茲獎得主
洛朗middot;拉福格,菲爾茲獎得主
文德林middot;維爾納,菲爾茲獎得主
吳寶珠,菲爾茲獎得主
賽德里克middot;維拉尼,菲爾茲獎得主
加布里埃爾middot;李普曼,19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羅middot;薩巴捷,19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讓middot;佩蘭,19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亨利middot;柏格森,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阿爾弗雷德middot;卡斯特勒,196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路易middot;奈耳,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羅拉爾middot;德布魯,198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皮埃爾-吉勒middot;德熱納,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克洛德middot;科昂-唐努德日,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阿爾貝middot;費爾,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塞爾日middot;阿羅什,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改革重組
由于各校成立時間不同,專業(yè)各異且分布不平衡使得政府難以協(xié)調管理,于是到了1985年,密特朗執(zhí)政時期,法國教育部對當時已存在的這五家高等師范大學進行改革、重組,成立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四家高等師范大學,它們分別是巴黎的楓特耐一圣克魯高等師范大學、巴黎的加尚高等師范大學、里昂高等師范大學(該校成立于1987年)和高等師范大學中杰出的代表mdash;mdash;巴黎高等師范大學(ENS de Paris)。經過200多年的發(fā)展,高等師范大學在法國可算是家喻戶曉,尤其是對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們,這里既是知識的海洋,又是科技發(fā)展的溫床.
當今風采
文理并行不悖
巴黎高師作為集科研與文教于一體的公立機構,其宗旨是*的思維方式與*的教育機制結合且相得益彰,為科學工作培養(yǎng)人才,為教育系統(tǒng)和國家行政單位、企業(yè)、事業(yè)機構輸送人才。
在所有高等學校中,巴黎高師是惟一一所文、理并行不悖的綜合性學校。這種平衡也是它的優(yōu)勢所在,從高層行政*結構看,校長居庸先生和副校長巴斯蒂德middot;布呂吉埃爾女士就分別來自文科和理科;而學校的課程體系和學生改變行政劃分學科界限的努力都體現(xiàn)了這種特色的優(yōu)點。文理科綜合有助于思維空間的擴展,有利于奠定更堅實全面的文化修養(yǎng),并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地理位置
學校本部位于巴黎鄔爾姆路,坐落于圣middot;熱內維埃芙山(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與其比鄰而居的是巴黎物理工業(yè)化學高等學校(Ecole superieure de Physique et Chimie lndustrie Hede la Ville de Paris)、生物化學學院(1nstitut deBiologie-Physio-Chimique)和居里學院(1nstitutCurie)。它們之間*持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是上述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核心,它們共同構成了*的圣middot;熱內維埃芙山研究會Association de 1a 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巴黎高等師范大學的分校區(qū)則位于如爾丹大道(Boulevard Jourdan),鄰近巴黎*的大學城。同時,在蒙特魯吉地區(qū)也有該校的一部分校園。
教學理念
所謂高等師范大學,這一名詞很難用一兩句話給它下個定義,如果說傳授教學的藝術曾是高等師范大學的首要任務的話,那么今天這一理念雖然仍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學校新的章程指出:學校(即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旨在通過在科技、文化方面高質量的教學,培養(yǎng)出一批有能力從事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從事高校教育、科研培訓或*教育的*學生。更廣意義上講,也培養(yǎng)一定數(shù)量的有能力服務于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公共事業(yè)機構和公私營企業(yè)的*學生。
院系設置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所設科系包括:數(shù)學及其應用、物理、地球-大氣-海洋、化學、生物、計算機信息學、認知研究、社會科學-經濟-法學、地理學、哲學、歷史、文學與語言、藝術交流、古代科學、科學歷史與哲學。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在國際合作交流中還選擇走出巴黎校園,前往與她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的國家就地辦學,設立碩士水平的課程。巴黎高師除準備在*北京推出一項合作培養(yǎng)課程外,還將和由法國四所高等師范學院(巴黎于爾姆街高師、卡桑高師、里昂理科高師及里昂文科和人文科學高師)組成的法國高師*(Groupe des ENS)一起,在上海發(fā)展一個法中碩士課程項目。
學校特色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很早就為自己確立了一種國際使命。早在19世紀時,就曾有為數(shù)極少的幾個*和羅馬尼亞學生就讀于巴黎高師;而如今則已有數(shù)以千計的研究者來自*各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有攻讀學士至博士各級學位課程的法國和外國留學生總計2000多人;學校擁有專職教師研究員近500名和40個研究實驗室。這一高密度的資源配置,加上眾多的校際合作協(xié)議,使巴黎高師成為一個擁有特殊優(yōu)勢的國際交流中心。學院每年邀請近60名外國教授參與學生培養(yǎng)課程教學;各系和實驗室接待300多名來自*各國的研究員、博士后或*研究人員。
國民教育制度
高等師范大學在法國的赫赫聲威得益于法國現(xiàn)行的頗具法國式特點的國民教育制度。所謂法國式的,即不同于其他,有標新立異之意,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這正是法蘭西精神的體現(xiàn)。當今的法國高等教育為學生*了兩條并行且相互補充的學習途徑:一為大學制,它與西方各國的大學制相同,學生一旦取得了*會考的合格文憑,便可直接進入大學學習,無須經過選拔考試,這使得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獲得進一步拓深學業(yè)的機會;另一為重點高等??茖W校制,這些學校聲名遠揚,學生為進入自己理想的重點高等??茖W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選拔,成績優(yōu)異者方有幸進入這些學校學習、深造。高等師范大學,它直接隸屬于法國教育部和科學技術研究部,在這一體制中的地位相當突出:一方面,高等師范大學既是高等*,它為學生*機會,學生可以免試入學并在學業(yè)完成后獲得相應的學位,如學士、碩士學位、教師資格和終身教師資格的文憑,高等師范大學在這方面同巴黎其他大學聯(lián)系緊密,配合默契;另一方面,作為重點高等??茖W校,高等師范大學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招收能力更強的青年男女,為他們*更好的學習氛圍。同其他重點高等??茖W校培養(yǎng)*不同的是,高等師范大學鼓勵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培養(yǎng)*的人才,而其他重點高等專科學校則培養(yǎng)專門人才,如工程師、商業(yè)人才和行政干部。參加高等師范大學入學考試的學生在獲得*會考文憑的基礎上,一般需另有2至3年的大學學歷,或經過專門的培訓準備??梢?,高等師范大學的招生有嚴格的條件,這也是之所以成為學子向往的學習場所的原因,而其中聲望高的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更是*各國學子理想中*的學校之一。
辦學*
在1994年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成立20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各界人士、新老校友齊聚一堂,為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出謀劃策,終得出了共同的心愿: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應致力于成為歐洲*的高等*團體。所謂高等,首先是因為學校在招生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具有優(yōu)異的成績和鮮明的特長,這一先決條件使得學校擁有了高質量的生源。同時,基于這一愿望學校為廣大學生和研究人員*了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先進的實驗室和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此外,學生和研究人員也得益于學校同法國其他大學的密切聯(lián)系和良好的合作關系。而*團體之稱,則是因為同其他歐洲*團體一樣,巴黎高等師范大學定期組織或由個人自發(fā)組織一些*聚會,讓全體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對新知識、新理論進行探討、研究,從而形成活躍的*氛圍。由此可見,巴黎高等師范大學不僅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事業(yè)心。巴黎高等師范大學的赫赫聲威還源于在200多年的歷史*校涌現(xiàn)出的一批又一批*學者而形成的輝煌壯麗的人文景觀。提起羅曼middot;羅蘭(RomainRolland)、讓middot;*爾middot;薩特(J.P.Satre)和路易middot;巴斯德(LouisPasteur)這些在法國甚至全*人人景仰的學者和傳奇人物,他們都曾就讀或工作于巴黎高等師范大學,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的成就給后世幾代人都流下了深遠的影響。
學校地址
45, rue drsquo;Ulm 75230 Paris cedex 05
入學條件
學歷要求:*畢業(yè)
其他條件
申請者提交的申請材料需包括:
1.填好的申請表格
2.申請者簡歷及動機信
3.申請者在L3和M1階段的成績單
4.兩封推薦信
費用參考
生活費:10800-13200歐元/學年
電話:021-64677037 傳真:021-64677037 總部地址:上海市黃浦區(qū)淮海中路222號力寶廣場5樓
8th Floor, New Office Town, Xinhualian Mansion, No.755, Mid.Huaihai Road, Shanghai, China
Copyright 2010-2020 www.jiuheship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7009781號-1